欢迎光临镇江浙江商会,
《在转型中软着陆,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您现在的位置是:镇江浙江商会 >> 要闻精粹 >> 《在转型中软着陆,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在转型中软着陆,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镇江浙江商会  发表时间:2012/1/20 9:59:40  点击: 次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在转型中软着陆,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我们用了两个关键词;一个叫转型,一个是软着陆。我们要以此来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以及他所面临的这种形势的变化。
      最近发生很多事情,最引起大家关注的是“民间借贷”出了一些问题。大家什么时候最关心经济的形势呢?就是到了某个转折点,到了大家举棋不定,或是感觉到形势不如原来想的那么乐观。外部的形势、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企业。形势好的时候,大家的企业怎么做都赚钱。有的时候形势不好,风险来得早,大家会感到比较困难。特别盼望知道这种气候、季节接下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现在我们就到了这样一个关键时候。借这个机会,我给大家做一个汇报,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会留一些时间来做一下互动和交流。
      最近,特别是在温州所发生的200多个企业家跑路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还出现有人跳楼的事件,企业家们都很关心,大家纷纷在讨论下一步政府会不会出手来就温州,来就他们的金融?这些问题的背后又涉及到对整个中国宏观经济的理解,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也涉及到我们的企业究竟怎么来做自己的调整。
      今天,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形势,经济政策都做一个讨论;首先大家看一下这个图,中国经济经历的跌宕起伏,在过去的十几年里,07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一度达到11、3的增长,这是一个很高的增长速度。通常中国经济有一个特点,不能低于8%,但是也不能高于11%,大家有没有关注到这个特点?如果低于8%,你就会发现中国经济偏冷,如果高于11%,你就会发现经济过热的问题,所以,中国经济要在8%——11%这样一个通道里运行。07年达到11、3%的增长,那是有点过热,政府在当时也是采取了调控措施,正好碰上了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接下来中国经济一路往下跌,跌到2008年的第四季度和2009年的第一季度,都跌到了8%以下,甚至跌到7%以下,形成了一个低谷。在2009年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政策,使中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回升。我们看2009年四季度和201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都突破了11%甚至超过了2007年第三季度的增长。
      从中看出什么呢?中国经济的复苏非常非常快。但是,我们看到2010年11、9%的增长之后,中国经济一路滑落,到了今年我们看到在进一步滑落。这使得大家对未来中国经济的运行就有担心。
      过去总的来说,中国经济表现了强劲的增长态势,总体增长还是不错的,不断上台阶,不论是人均GDP还是经济总量都上了台阶。但是我们的物价也同样上了台阶,这些引起了政府的关注,所以我们的宏观调控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引发的。
     现在这些问题都已经过去了,我们更关注的是中国经济未来会怎么样?包括我们说的;“中国的政策会不会有新的调整”,我们怎么来熬过这个“冬天”。这都是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关注的问题。
     现在从世界经济来看,可以说并不太乐观,世界经济出现比较明显的二次探底,可能是比较温和的下滑,但是它的的确确在下滑。次贷危机已经过去了许多年,全球金融不但没有变的更加稳健,反而摇摇欲坠,全球正处在新一轮经济衰退的起点上,解决次贷危机的手段,从现在来看实际上是在用政府的债务掩盖私人的债务,他是从一种危机转向另外一种危机,而危机的本质没有任何的改变。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一开始危机是在美国出现的,所以很多人认为这场危机是美国人的事情,但是从过去两年多欧洲所发生的情况来看,他们的问题似乎比美国更加严重。所以经济学家有一句话来概括当前世界经济就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美国人有点像在台风的中心,而欧洲的情况呢是更加震荡。现在我们看到美国经济中,消费有点增强,他的进出口也有一点起色,主要是因为美国采取了适量(数量)攀升的货币政策缘故,人们的投资并不活跃。他们制造业的指数很低,他的就业仍然处在非常困难的境地里,同时,他的房地产价格仍然在跌,并没有起色。我们观察美国经济最直观的就是看他的房价,如果美国的房地产出现好转,那么美国经济会有些希望,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美国经济在房地产上有任何的明显复苏的势头。从本质上看,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他有十几万亿美元的坏账没有清理,所以美国经济怎么办?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能走出去?也不是很清楚。日报经济泡沫破灭后,用了16年的时间才走出困境,实际上又陷入困境。但是美国有十几万亿的坏账,他什么时候能走出来?什么时候才有正真的起色,要画一个很大的问号。
总体上讲,如果你对美国经济抱悲观的态度不会有大的问题。美国家庭的负债占GDP的比重曾经超过100%,现在有所下降,但仍是非常的高。我们看欧洲的情况,一点不比美国好,他们自己所规定的各国债务的比重不能超过60%的,欧洲现在远远超过了这个水平,达到了80%多,这就意味着整个欧洲赤字不能超过3%,但现在超过了6%,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过去,我们中国经济学习了很多发达国家,借鉴了他们很多做法,发债的时候就强调“赤字不能超过3%”,但是,制定这些红线的欧洲国家,现在都远远超过了这个水平,所以欧洲的情况并不比美国好,甚至比美国更加严重。欧洲国家要调整债务,试图降低一些政府的支出,很容易出现各种抵制。我们看到在英国也出现了社会性的骚乱,可见要调整这些问题是非常艰难的。日本的情况同样是不好的,本来就陷在人口老龄化里边,现在又遭受到核电事故等等一系列的冲击。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国,比欧洲都更差,这三个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现在经济都比较困难。从未来看,也看不到哪一个经济体能够很快的走出来。我们能看到的是,他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低于他的潜在的生产能力,仍然会在一个比较困难的境地。同时我们看到全球金融危机到现在还在不断的转化,没有正真的好转。从2007年的次贷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演变到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现在转到全球的主权债务危机,这个危机是在不断的演变,的确没有任何正真的好转或者是改善,基本的现状就是如此。
      我们还注意到一点就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或是宏观政策能够使发达市场迅速走出困境。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是在0的水平,比0、5还要低,他的经济还是这样,他还有什么办法、政策呢?只能是暂时的滥发美元,除了这个之外,没有特别好的政策。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政府制定的标准,所以他有所担心,在这种情况下真是左右两难。欧洲的情况同样也是如此,他也有通胀的问题,同样他们的利率也降到历史低位,前一段时间刚刚上调一点利率,由于经济不行又下降了,也没有太多的政策手段可以帮助他的经济的恢复。很多人低估了这些发达国家,比如欧洲可能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所有的政策都没有办法让他的经济起死回生。
      从世界经济来看,基本上是属于二次探底,有点像温水煮青蛙。在2008年我们看到的金融海啸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急速转换,一个急速的危机,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急剧的危机,看到的是有点点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的危机,慢慢的烂掉、慢慢的不行,大家似乎有点盼望,但是,其实是越来越绝望,看不出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危机,有什么马上能走出来的希望和可能性,这是发达市场的一个状况。
      对中国来说,我们过去之所以能够增长那么快,我们的经济和这些国家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国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经济是靠他们来拉动的,现在他们的经济不行了,就会影响中国的外贸。我们最近一个月的外贸迅速下滑,主要是欧洲的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困难,我们对欧洲出口的增长从接近20%降到只有百分之几,影响到整个中国外贸的形势,中国第四季度会因为出口额波动再次受到明显的冲击。也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我们看到很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对中国经济表达了忧虑,他们也因此不再看好中国经济,从去年到今年一直有很多这样的声音。去年曾经有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相当于1千个迪拜,认为中国经济也会像迪拜一样崩溃。美国还发布了中国经济红色警报,认为中国经济会在9-12个月之内崩溃。最近又有人在香港市场大量沽空港股,目的是针对中国大陆。前一段有人传说,索罗斯进驻香港,最近唱空和沽空港股有人认为和他有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他的成员国也发出了警告,要他们关注中国的调控引发的房地产泡沫崩盘等等。
在国内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问题,包括前面讲到的温州出现200多位“跑路”的企业家,现在有很多的中国商人因为觉得未来缺乏希望,人心惶惶,所以他们纷纷的撤离中国大陆。从美国的数据来看,去过的几年里面,很多人去美国投资移民,大概美国投资移民的70%来自中国大陆,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前景,市场人士也开始不看好中国经济。
      我们要对中国经济整个的发展阶段做一个全面的反思,而且要找出未来的一些应对。现在看的是中国经济过去30年之所以能够增长的比较快,和这些发达市场的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发展战略是依托全球化基础上的外需依赖型的增长。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外需增长”,另外一个是“全球化”,中国经济离开了外需,离开了外贸,就没有办法谈论中国经济。我们的改革战略在相当一个阶段也是配合我们的发展战略。有段时间,我们的土地成本是很低廉的,为的是吸引招商引资;有段时间我们的环保的成本是可以在所不惜的;有段时间我们的税收成本也是很低的;有段时间我们的劳工成本更是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产品打遍全世界没有敌手。
如果我们看全球的制造业,会发现只有中国一家是上升的,发达国家是下降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是下降的。在过去30年全球经济化中,中国获得了很大的好处,我们依托外需拉动了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以每年2位数出口的增长,拉动了中国经济接近每年10%的增长。这样一条道路现在走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我们不是说历史的终点,历史的终点就是完全没路可走了。我们说是历史的转折点,这是不言而喻的。前面讲到的国际市场金融海啸后,一直到今天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而且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他可能会演变成一个长期的问题,这就使得我们过去的这条道路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痛苦不痛苦,你都没有办法往前走。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中国国内的各种要素、价格也在也在不断的上升,比如土地的价格在暴涨;环保的成本在恢复;税收的成本也很高;劳工的成本也在上升甚至包括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也带来了创汇的成本,所以使得这条路基本上没有办法可走。即便有些时候我们的进出口有些反弹增长,但是贸易顺差有所减少,这些都没有办法保障拉动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前面讲到对欧美未来的经济形势的判断,那么,这条路呢就更加没办法往前走。
      从国内来说,一些长期的因素也会发生作用。比如说,中国从2010年开始,从人口红利时期进入到人口的负债时期。过去有很多人口,价廉物美,可以支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支持消费等等。未来老龄化人口增多,人口的负债开始显现,这些都对过去发展的道路造成致命的打击。
      如果外需出现了问题,我们只能靠内需。说到内需,我们一定会想到房地产,在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增长里面,楼市对内需的贡献是最大的,大概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20%-30%是由房地产来贡献的。现在楼市同样也出现了问题。这个背景大家比较清楚,一个是楼市出现了非公性问题,非公性是指这个市场不公平,有人获得了巨大的好处,有人没有获得好处,感觉到被剥夺。另外一点就是泡沫性,这个市场肯定是有泡沫的,这个泡沫有多大?却没有人知道、格林斯潘讲过一句话:“只有当退潮的时候,才会知道谁没有穿裤子了”。大家都很清楚的是有泡沫,肯定是要出问题的,没有办法靠泡沫支撑中国经济,包括温州事件,最大的教训就是告诉我们,你不要希望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把钱赚到。过去,温州人把房子一卖,去放高利贷,然后天天在酒楼里玩、赌钱,就可以赚钱,这次不可能了。
      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全球金融危机,他的背后都是跟泡沫有关。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背后是房地产泡沫;美国的金融海啸也是由房地产泡沫引起的;迪拜的金融危机也是和房地产泡沫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再看爱尔兰发生的危机,也是和泡沫联系在一起的。1995-2007年,爱尔兰的房价平均上涨了三到四倍,房地产占经济的比重从5%提升到10%,但是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他的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了他的银行崩溃。政府去救银行,但他们自己引火烧身,政府自己陷入到危机之中。政府的赤字占经济的比重达到了三分之一,所以说政府就崩溃了。在这些危机中我们看到所有危机都是和房地产泡沫有关系。
      中国政府对此非常谨慎,房地产调控不断往深处进行。开始是限制贷款,比较温和的金融措施,后来限制购买,限购就是非常严厉的行政措施,到现在发展到不允许你卖房子,不允许按某个价格卖房子,就发展到限卖以及限价,这个已经是计划经济的措施。整个房地产调控的大网是不断地收紧。
      本届政府作了很多好事情,但是有一件事老百姓特别不满意,就是房地产调控,十年九控都没有成功过,每一次的调控都成为“空调”,本届政府在这一件事情上没有办法交代,而明年要换届,就交给下一届政府了,所以必须在换届之前有一个交代。
      另外我们知道,现在主持调控工作的将会是下一届政府总理的人选,他在抓这个调控,如果调控做的不好,同样他也没有办法交代,他也要向全国人民交代,所以呢,楼市调控已经牵涉到两届政府,没有退路,楼市调控变得非常严厉,变得非常政治化。这样一来,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一些利好因素,比如人口红利、出口的红利以及楼市的红利,这些动力都在消失。
      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十字路口。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期间,很多的国际上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将要进入增长的黄昏,就是有可能还会增长,但是不再有高速的增长。中国经济将告别高速增长而进入平庸的增长,中国人都知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实中国经济很脆弱,他需要在8%-11%这样一个通道里运行,如果中国经济放缓或者是破8,你就会发现许多欧美国家经济萧条的现象就会出现,比如80%的企业赚不到钱,政府也没有财政收入,这都是很奇怪的。在别的国家有8%的增长已经感觉很舒服了,而在中国8%的速度你会觉得活不了,在别的国家经济增长百分之9点几,那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但是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到百分之9点几,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却要跳楼,这不是很奇怪的现象吗?说奇怪也不奇怪,因为中国是二元经济,中国的经济里面有一部分是国企,有一部分是民营经济。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占尽优势,包括资源方面、货币方面,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比较快一些,民营企业可以分到一杯羹,国企吃肉、民企喝汤。整个货币比较宽松,也许民企有流动性,如果国企没有肉吃,民企连汤都没喝了。增长到9%以上,民企才感到这是正常的气候,如果到9%或是8%的时候,很多企业都会感到有一些压力,这个和二元经济的背景都是有关系的。
      这就引出一个话题“转型”。今天我们在这里一定要谈转型,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中国经济是要转型的,你没有办法接着过去的活法活下去,你必须换一种活法,这就是转型。我们称呼它叫“发展的转型”,其实我们就是要换一种活法。
      发展的转型怎么来转?说得容易,如何去做呢?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现在我们看到,中央、国务院似乎有那么几个方向,非常值得向大家介绍:
      第一个就是发展新兴的战略性产业。金融危机之后,中央政府用4万亿的投资和四大产业振兴的计划来来托住中国经济,但是这一波已经过去了。下面怎么办?中国政府想到,我们可以发展新兴的战略性产业,来支撑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增长。2010年10月10日,我们看到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决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文件。如果大家做股票有很多人都是亏损,当你注意到政府的这样一个文件,跟随着文件精神走,你的投资可能要好的很多。什么叫新兴产业?包含很多门类,非常丰富,中国主要发展七大类,一个是节能环保,这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全世界都要转向低碳经济,中国也不列外。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等。有些产业我们一定是要搞的,比如说新能源汽车,2010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都已经是全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大概在5%,还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每百人6辆)。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40%,美国是80%。所以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到汽车时代,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中国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必然的。中国政府有个计划,用20年的时间,使得这些产业在国际上达到最先进的水平。同样有一些非产重要的阶段性目标,比如2015年这些产业的增加值能够占到经济比重的8%左右,中国房地产占经济比重也就百分之十几。如果这些产业能占到中国经济比重的8%以后,说明我们又有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我们就可以不那么依赖房地产,中国经济增长也就有了一个延缓放慢的力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举措。
      第二个战略举措是,用区域性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增长。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天天在忙些什么?在忙很多的区域性发展规划的审批,一口气批了十几个区域性发展规划。其中最有名的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就是在这个阶段推出去的。今年又推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政府为什么要把他们推出去?推出这么多的区域性规划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金融危机之后,地方政府能够冲到前头去(第一波由中央政府顶住了,但能量慢慢衰退了),用这些区域性的发展规划来刺激区域性的发展,来带动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这两天又批了一个区域性的规划——中原经济区,正在试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很重要,河南可以做什么事呢?他可以把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城镇化规模人口的增加挂钩。你城市人口增长在加快,你的用地规模就可以增加,目的是为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河南是全国第五大农业省份)城市化滞后,政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发展的更快一些,就是一个目的,用区域性的发展来带动整体的增长,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规划。
      你们有机会就会发现一些非常少的城市被列入高级别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当中。比如云南的瑞丽,被定为国务院级开发、开放试验区,他享受的政策据说比深圳还要特,为什么?和中国能源的战略有关系,从瑞丽经过缅甸修建管道进入印度洋。过去中国购买石油都是通过中东,经过马六甲海峡,从太平洋运过来的。现在要打通印度洋的路线,这样可以使得中国的能源安全更加提高,同时也可以缩短输油时间大概15天左右。所以那个城市一下就被定到一个很高级别的发展规划中,他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前这个城市只有一座4星级宾馆,现在洽谈中的五星级宾馆有百家。同时又要修一条从昆明到瑞丽的高速公路,高铁也要修到那里并建一个国际机场,这些消息可能你们未必去关注。中央、国务院发出这样一个指令,这样一些的政策优惠,同时有这样一个投资的跟进,在你们的发展中就非常值得关注。
      第三个是中央提出来的“用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十二五规划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叫做“包容性增长”的理念,特备提出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所以消费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内需靠什么呢?不能靠投资,要靠消费,这些思路也有他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他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现在已经出现20多个行业产能是过剩的。我们用高新技术来发展产业,那么会面临更大的产能过剩,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的还是经济危机,所以这个思路有他的一些问题。节能环保更是延缓经济增长的力量,那么用区域的发展来带动整体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他面临的挑战就是地方政府的资金筹码。过去地方政府资金不足,就会用土地、财政作为担保,从银行把钱圈出来,然后去发展各种项目,制造政绩。把地方的土地价格抬得更高,然后圈更多的钱,这样做法叫“地方融资平台”,这个做法现在已经受到质疑。去年,温家宝总理已经批评地方融资平台的做法,提出要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的措施,防范潜在的财政风险,所以这条路又比较难走。2011年中国地方政府的融资余额会达到1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的1/4,是一个很大的量,所以大家担心地方政府会不会出问题。今天大家看到一个消息,就是佛山在放松限购政策,并且朝令夕改,引起很大反响。这就让人很担心,是不是地方政府没钱了?所以他不得不放松政策。佛山是一个很有钱的地方,如果佛山都没钱了,那么其他地方怎么办呢?是不是也有一些问题。
      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同样也有一个极限,收入怎么增长,如果收入不增长,消费怎么增长?是没有办法持续的。只有收入增长,消费才能持续的增长。要收入增长也有他的挑战,企业是没有这个空间的,平均的利润率是6%,你让他来长工资有一定的困难。那么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很快,政府可不可以给大家长工资呢?同样有一定的困难,收别人的钱是很有积极性的,但是要把钱还给别人恐怕就没那么大的积极性了。去年我们就给政府提建议,认为最根本性的思路在城市化的基础上的内需增长。
      我们未来转向内需增长,一定要清楚基础是什么,那就是城市化。没有城市化的基础,就根本不会有内需增长,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可以把整个中国经济看做一个大木桶,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板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很多的比我们落后的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城市化水平都高于我们,一般说一个国家人均GDP在3千美元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应该达到60%以上,甚至更高。而我们中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了4千美元(2011),但是我们的城市化率才刚刚不到50%,如果只算拥有城市户籍的人群,只占全社会人口的34%,也就是三分之一多一点,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比国际上相差20-30%。中国很多方面的落后其实是和城市化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服务业滞后国际标准水平20-30个百分点,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城市化落后。为什么中国的消费不足呢?不是城里人消费不足,各位该买的买了,甚至不该买的你也买了,比如买了很多套房子……。农村的消费就比较低,农村家庭消费不到城里人家的一半,正真的消费不足是因为农村的消费者。提高消费的核心是,通过城市化加速把农民变为市民,我们看城乡收入差距就会发现,在八十年代收入差距比较小,进入九十年代城乡收入差距很大,到了2010年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名义上是三倍,实际达到五倍以上。农民不愿意消费也不能怪他,因为他没有钱。核心就是要通过加速城市化提高农民收入,那么消费就会自然提升。
      中国的关键是城市化。我们知道工业化创造的是供给,只有城市化创造的才是需求。但我们过去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没有办法平衡工业能力,最后只能是出口。但是现在出口出不去了,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城市化的加速来扩张我们的内需,来平衡掉工业的产能,使中国经济可持续的保持增长。
      我们算一笔账,按照过去增长的经验,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要增加投资性内需是50万人民币以上,加上它引发的消费性内需,这就非常大了。我们同时算了一下,未来可能有4、5亿的人口可以加入到城市,粗略估计中国未来需要增加的投资至少是225万亿人民币(目前中国经济总量也就是40万亿人民币),加上消费,可能会达到500万亿人民币。把城市未来的内需潜力发挥出来,中国经济可以保持10-15年平均每年9%以上的增长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内需的潜力。
      这两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有所变化。2009年,靠政府的政策支持,进入到2010年后很明显看到城市化在加速。即便是北京这样很大的城市,仍然在向四周扩展,现在河北在北京四周建了三座新城来迎接北京的外扩。重庆增长速度达到了18%,为什么会这么快?重庆的官员会告诉你,他们的城市化速度加快了。过去全国城市人口增加是一千多万人,重庆两年内城市人口增加了三百万,所以重庆增长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其它一些城市,包括郑州、长沙也在加快发展。长沙提出把湘潭、株洲都纳入进来变为一个城市(三个城市之间车程在40分钟),城市面积成倍增长,人口要达到1千万以上,这些城市都在进入一个加速扩张的状态。重庆认为能保持这样一个城市化进程,在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可以达到19%以上。
      全国各地的情况差别很大,在温州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广东也不太景气。但是在内需为主导的二、三线城市却看到非常蓬勃的经济增长的潜力和速度。
      许多国家在经济转型的时候都会经历经济下滑,比如韩国和日本。估计中国可依赖城市化内需的潜力释放保持比较高速的增长,因为内需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大量中西部的投资,三、四线城市投资,消费性投资会加速,另外收入提高之后呢,消费条件的改善也会带来消费的改善等等,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提升。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波动幅度将来会小幅下降。中国经济在转型过渡中可能会出现小的波动,不会大起大落,而且拉动中国经济的力量会变得多元化。
      有几个很新的消息、动态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我们发现民营的投资增长实际上超过了国有的投资增长,这很值得关注,表明市场的活力还存在。过去是国有的投资增长高于民营的投资增长,在2007年民营投资占中国总投资一半以上,一路往上走。但是在2009年之后曾经有段时间是国有的投资又上来了,最近民营的投资再度往上走,代表什么?中国的市场活力在提升。当前经济增长并不是靠政府的刺激,也不是靠国有企业。第二个,我们发现中西部的投资增长也很快,他们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也很快(东部的投资比重在下降)。再一个我们看到房地产调控给许多城市带来冲击,限购区和非限购区出现完全不同的走势,限购区出现困难,“金九银十”也没有出现。非限购区35个城市依然保持了增长,他们的投资比重上升,限购区投资比重下降。这又说明什么?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紧缩的政策把市场限制住了。在一个就是制造业的增长回升,中国是一个工业占经济总量一半的国家,制造业的回升也表明经济活力的恢复。很多产业包括机械、电子、轻纺、原材料等等,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甚至增长速度超过了40%以上,制造业在某种程度上他的活力的恢复,表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中出现值得庆幸的好现象。另外,中国的出口结构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前面我们讲到欧美日经济都不好,新兴市场相对好一些,2006年我们出口占的比重是21%(对美国),到了现在已经降到16、8%,对日本从过去的9、5%降到7、7%,对三大市场之外的全球市场出口所占的比重从50、8%上升到56、4%,这都说明我们的转型已经取得了积极地成效。无论是出口、无论是制造业,中西部投资,民营投资都和2009年不太一样,也将在出现一些新的获利增长因素。
      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相当乐观。现在出现的一些困难基本上都是政策调控的结果。比如说,某些地方卖不动房子,甚至导致金融崩溃(向温州),但是我们说这并不是全国性的现象,全国没有限购的城市依然增长的很好。
      从更长远看,中国经济是非常非常幸运的。这个幸运表现在哪里?表现有两点;第一点就是每次中国经济要犯一个大错误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没有机会犯。比如八十年代中国想学日本的“政府主导性的经济模式”,正想学日本的时候,八十年代后期日本金融泡沫就崩溃了;到了九十年代,我们曾经想学韩国的“大企业主导行为经济”(政府扶持几个大企业,把他冲出去,代表韩国),我们正想学韩国的时候呢,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又崩溃了,韩国最大的30个企业垮了15个,所以我们知道韩国又不该学习;后来只好加入WTO学美国走市场化的道路,进一步加大了开放的力度,中国经济蒸蒸日上,赚了很多钱和外汇储备。后来想到把外汇储备花出去赚更多的钱,而不是只买美国的国债,把钱投到美国的投行去,正当想这么干的时候,2008年美国又崩溃了,如果美国晚一两年崩溃,估计崩溃的就是我们的外汇储备了。
      过去明明是犯的错误,但是到今天却变成机会。比如城市化就是我们犯的一个错误,从毛泽东时代我们就犯错误,那时候我们把上海的工厂搬到贵州的深山老林里去,工业化和城市化背道而驰;邓小平搞工业化又是犯错误,强调“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江苏的朋友都清楚,所以搞了一大堆乡镇企业。一直到今天中国还保留户籍制度,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有户籍制度,一个是中国大陆,一个是我们的兄弟国家朝鲜。过去做错的事情到今天变成中国战略性机会。美国有个战略就是他的石油不开采,等全世界的石油开采完了,他再开采。中国没有这样的战略,也没有这么聪明。但是我们过去城市化没做好,欠的帐,反而变成我们的机会,今天我们可以挖城市化的潜力,至少可以保持中国经济15年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这就是中国的幸运,是中国战略性的机会,但这却不是我们设计出来的。一开始有外需的时候,我们充分利用外需,利用国际市场。外需没有可能利用了,全世界都要进入一个大冬天,这个时候我们再挖城市化内需的坑,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除了中国之外,其他的国家应该会更困难。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还有非常大的潜力。估计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会有极大地概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0年以内,中国的内需市场会相当于美国加上欧盟的总和还要多。中国去年的汽车销售量已经超过美国了,中国奢饰品销售也已超过美国,在20年左右,中国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所以我们经济转型能获得成功,一是我们能保持一个中长期高速的增长,二是中国的内需市场规模会越变越大。最牛的不是你有多少钱,最牛的是你能买多少东西,顾客才是上帝。美国人为什么那么牛,就是全世界的东西都需要卖到美国去,它的市场最大。但是如果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那就是中国最牛的时候了。
      (在座的朋友有些走了,希望他将来也走出国门,一旦走出国门,他就亏了)比如说八几年走了一批,97香港回归又有一批人跑到国外去,这些人统统都后悔了,这几年又有很多人往外迁,包括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跑,我告诉你,他们都要后悔,因为中国仍然是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大国,中国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所以各位你哪也不要去,好好呆在这里,好好抓住你的机会!(全场掌声)谢谢各位的掌声,这也是一个底气,这样的底气能陪你度过这样一个有点凉的季节,这很重要,因为你看不清你的前景你就会犹豫,就会害怕,然后你就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看清楚大势是非常重要,是战略决定成败,不是细节决定成败。
      前面我们讲经济形势变化,下面讲讲金融形势的变化。美国经济不太好,他用燃烧货币的办法来温暖他的经济,所以他拼命的发钞票。美国政府的基础货币增长甚至超过50%,但政府放那么多的钱是不是都流到市场上去了?没有,他的市场上货币流通是百分之几,太少了,美国市场上还是见不到钱,钱都跑到哪里去了?有些钱跑到银行趴在那里,很多的钱都跑到其他国家的股市去了,包括跑到中国来。所以,中国面临一个巨大的压力,就是大量的热钱会流入到中国。最近,有些投资家在香港沽空中国股票,据说有些外资逃离上海。我告诉诸位,你们千万不要上当,这是索罗斯一贯的伎俩,他要故意把你的股票打到很低,制造恐慌,然后他抄你的底。我们看到中国的前景是非常好的,所以你一定不要被他们吓坏,这是一个有预谋的国际阴谋,他们借国际背景,借中国的温州事件来炒作,让很多人害怕。表面上要撤出中国、看空中国,其实他已经垂涎三尺,看到中国像一块大肥肉一样,他在外面又冷又饿,你在里面又吃又喝,他很想进来,但又不想付出代价,所以他利用各种形式来看空你、沽空你,实际上外面热钱都想进来,这是一个国际背景。
      第二个背景就是我们发现中国政府也是个很喜欢印钞票的政府。1999年到2010年十年里,我们印的钞票增长是每年17%,远远高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货币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中国经济总量没有美国大)。这就像一个人的身高没有姚明的三分之一,但是他穿的衣服比姚明还要大,这就会导致财富的贬值。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财富贬值了十分之三,过去你拿25万买一套房子,现在变成100万,你很高兴长了好几倍,你千万别忘了,你现在拿100万也只能买一套房子,没有什么变化,是因为货币贬值了。当前我们认为,由于美元放水,由于过去两年我们又放了很多钞票,所以,通胀的压力会很大。
      现在不仅有银行的贷款通道货币的流动,还有一个就是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大家也注意到了,这和贷款不一样。实体经济所获得资金的余额不见得是从银行获得的。中国的货币供应在逐渐往下走,但是中国新增的融资总量2011年估计会达到18万亿人民币,比此前估计的新增贷款8万亿要高出一倍多。多出来的10万亿是从银行贷款渠道外产生的,差不多是三倍于2006年的水平。当前社会融资总量不断攀升,民间储藏巨大的资金,不断的流转,2010年中国个人所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达到62万亿人民币。中国有1000万收入的人群大概50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是15万亿人民币。所以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大家贷款已经不靠银行了。银行表内贷款从95.9%下降到55%,表外的贷款增加到27、4%。今年上半年,中国各大银行发的理财产品规模达8万亿以上,超过2010年全年水平。银行想尽办法把钱从贷款之外的渠道放出去,直接融资比重在上升(通过信托),从7%上升到18%,间接融资从93%下降到82%,出现货币托媒现象。过去银行是媒体,大家都借助银行来融资,现在已经不靠银行了,所以政府即便是采取了这么大的紧缩政策,但是这个仍然面对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胀经济的压力。
      所以我们今年写了一本书《通胀经济来了》,这本书在国内卖得很好,也被翻译成韩文。书中指出,“货币的超量发行,会引发通胀经济的现象,不仅是CPI的上涨,而是整个通胀经济的现象”。所以我们看到物价指数不断上升,今年7月份突破6、5%,8-9月份还在6%。同时看到很多市场上出现价格暴涨的现象,比如;齐白石的一幅画会卖到4、25亿。大家之前都注意房地产市场,没想到收藏品市场井喷的暴涨。农产品、药材的价格也出现暴涨。2009年以来,许多中药材价格都涨了一倍,甚至是2-3倍,尽管出现了一些困难,但仍没有出现大幅跳水的现象。上海最贵的楼盘每平方米10万元,现在这个楼每平方米是30万元。
      双高经济:中国经济有个高增长的前景,也会受到通胀的困扰。从2012年经济发展来看。可以看到很有趣的现象;比如2012年
      全世界经济都有些不确定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是全世界大选的一年,很多国家领导人都要更换。“2012年”世界权威机构对世界经济做出了不同的预测,有人认为2012年经济会有所调整,美国从1、5%到1、8%,;欧元区从1、6%到1、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是相对比较乐观的。高盛:估计美国今年经济增长只有1、7%,而明年会降到1、4%;日本会从今年负增长略有上升;但是欧洲会从1、6%降到1%;世界经济增长会从今年的3、8%降到3、5%;发达经济体会从1、6%降到1、3%;中国经济会从2010年9、1%降到明年8、6%。并认为中国经济会破9,百分之8点几的增长。韩国很多家机构对中国经济做预测认为,中国明年一季度增长率只有7%,会破8。明年整体经济增长是8%左右。韩国国际中心研究院认为,明年一季度增长跌破8的可能性很大,表示中国经济恢复往年的水平并不容易。前面已经讲了,中国经济如果跌破8%,就会比较困难。瑞士联合银行也作了一个预测,他认为中国经济一季度会破8、只有7、7%,全年增长8、3%。这些都是比较低的估计。
      路透社对30位经济学家作了调查,平均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破9,但是不会出现严重的衰退。我们的判断是,从目前情况看,主权债务危机要比08年次贷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外需会继续收缩,估计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外需收缩比较厉害,因为金融危机引发的出口会慢慢影响。消费动力会有所减弱,投资也会减弱,最大的因素就是房地产。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长仍然持续快速,全年增长估计在27%,甚至接近30%。但是由于房地产目前的销售不好,通常会在5-7个月后影响到房地产投资。今年9月房产已经不好卖,估计明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也会下滑,房地产投资下滑,那么整个投资的力度也会减弱。从这样的情况看,2012年经济放慢的概率的却是比较大,但是有一些因素会对当前的判断产生反向,比如说从5年规划来看,第一年会低,第二年会比第一年高,第三年会最高,通常是这样的。从中国历来的五年规划来看,投资的增长第一年15、9%,第二年是23%,第三年是29%。从经济增长来看,第一年是8、9%,第二年会冲到11、1%,2011年是中国经济五年规划的第一年,今年我们的增长速度肯定是在9%以上,按照历史的经验和系数,明年经济增长速度会比今年更高(历史上第一年是最低的),综合这些因素来看,其实2012年中国经济是有希望的。现在很大的关键就是货币政策和宏观政策会不会放松,这是一个关键。
      我们认为,政策的转向将是必然的,迟早要发生转向。会有几个时间点,第一个时间点是现在,温州出现问题,全国也出现问题,那么政策马上就开始调整,政府是有理由的,因为物价也在往上走。政府现在也可能不作出调整,为什么?因为物价还在6%,希望物价进入4%或3%再做调整,所以再等一等。现在经济增长虽然放慢,但还是在9%以上,所以他也不着急,从现在来看很有可能不会做出调整。第二的时间点是什么时候?如果今年四季度破9,明年一季度破8的话,那么政府就受不了了,所以他就必须来做出调整,第二个调整点是明年的四月份,正好是两会之后,如果这个时间点没做出调整,那么第三个时间点一定会做出调整,就是“十八大”,新一届政府会上他自己的项目。为什么第二年投资要比第一年高?因为新一届政府已经在想他要做的事情,等到他上任后,投资会上升。第三个时间点他会做出调整,也有可能是分步骤调整,比如向温州,他已经对小微企业给予优惠,实际上是在做局部调整。我们估计央行在11月或12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家看到这一轮都是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他即使不下调,也会采用其他方式向银行注入货币。
      另外我们看到政府手中有很多项目,比如十二五里面保障性住房、海洋工程、水利、铁路、节能、新能源汽车等等。政府可以把这些项目随时扔出去平衡经济,所以政府手里有很多牌可以出,政策的空间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仍然有点冷,也有点难过,但实际上是没有风险的,政府可以随时“开闸放水”。
      前面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在政府在制定十二五的规划,如果这个规划制定出来,大概有18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60个左右的专项规划来配套,那么就意味着一大堆项目会出来。中国现在资金也不缺,项目也不缺,综合这些因素我们估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在9、2%,明年仍然有可能在9%。但是如果政策不发力,不调整,明年真的会滑落到9%以下,我们认为也没有太大的风险,肯定是在8、5%以上。我们估计物价第四季度会往下降,全年的物价会在5、5%-5、6%,明年至少比今年降一个点,到4、5%左右。这就看到,中国经济有惊无险的回落到软着陆的空间。政府觉得比较好,经济不要过热,9%左右,物价也逐渐回落,不要出现报复性上涨。
一方面中国经济转型在快速进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处于软着陆的状态中。
      这里面有几个拐点共大家参考;增长的拐点会在明年的一、二季度之间,一、二季度会降到本轮的低谷,然后会往上走。通胀的拐点是在明年4月份,降到最低的水平。政策的拐点有三个,一个是今年年底,一个是明年4月以及十八大。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不多做预测。GDP明年可能还是在9%;固定资产投资会在23%;消费16%;贸易顺差会在2200亿;贷款增长速度在14、4%;货币供应增长值在16点几;生产资料价格增长指数是3%;居民消费价格在4%-4、5%;人民币汇率从今年的6、3上升到6左右。
      有几个结论。一个是对中国经济来说挑战是很大的,30年很少有过的。实际上中国经济已经在转型,我们过去两年的增长都没有靠外需,如果靠外需,中国经济是负增长。第二个是中国城市化的内需增长。第三个是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后的软着陆过程。第四个是转型和软着陆正在考验中国的企业,也在分化中国的企业。有些企业抓住机遇会往前走,有些企业就会消退,被甩下去。
那么对企业我们有一些建议: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更加关心转型中的企业,特别是民企,除了新的宏观政策之外,还要有新的制度跟上去。我们注意到,比如说温州,政府有可能把温州作为一个综合的金融改革试验区,这样就可以让温州的民间资本有一个出路。过去之所以大家转向“高利贷”也是有原因的。你没有给他一个合理释放的渠道,没有一个好的外部的制度环绕,那么政府现在推出这个办法,我们认为是很正确的,这样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转型;第二个我们认为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更加关注内需的增长。你不用跑出去,中国实际上是最好的,但是你必须抓住中国未来的内需,必须要在中国的内需里面寻找出路,企业只有转向和中国内需相关的成长,他才会有机会;第三个,中国经济已经从制造经济转入到资产经济。以前制造业等工业靠出口、靠加工,现在大家都在做房地产,但是我们认为,未来大家要转向创新经济和服务经济。创新经济、高科技的就是政府说的七大类等等。服务经济就是中国要转向现代服务业,我们的服务业是很滞后的,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所以企业转型要进一步转向创新经济和服务经济。另外,在转型中可能带来一些考验、碰撞,产生分化,所以控制风险是企业转型中求生存的必备条件。

来源:镇江浙江商会

上一篇
下一篇[要闻精粹]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